南都整版報道 | 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引入世界名校落戶 打造灣區“智高點”
時間:2019-07-31 16:45:43 來源:未知 作者:穗華口腔醫院 閱讀量:858
導讀
7月26日 《南方都市報》人物版面 整版報道 我校校長宋獻中教授的采訪 引入世界名校落戶 打造灣區智高點 灣區建設離不開人才,人才培養離不開大學,大學對灣......
7月26日
《南方都市報》人物版面
整版報道
我校校長宋獻中教授的采訪
引入世界名校落戶 打造灣區“智高點”
《南方都市報》人物版面
整版報道
我校校長宋獻中教授的采訪
引入世界名校落戶 打造灣區“智高點”

作為華僑高學府,是國內培養港澳臺僑學生多的高校。可以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之于,亦有著重要機遇和特殊使命。適逢招生季,明確提出港澳臺僑學生占比將擴大到40%。
南都記者近日專訪校長宋獻中,他介紹,將在創新驅動、人才儲備、技術支持、師生服務等方面,全方位助力大灣區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高點”。
談及科技創新,宋獻中透露,將在多方面重磅布局。如組建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環境實驗室;組建廣州“腦計劃”中心;組建光子技術研究中心;組建大動物疾病模型制備研究中心,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動物模型創新中心與研究平臺等。同時,將搭建一流的智庫中心,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智庫和發展戰略研究院,建立大灣區空間經濟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建立粵港澳知識產權研究院,籌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智庫等。
談高等教育與灣區建設
“灣區和大學互促,是良性互動總體”
南都:宋校長你作為會計名家、商科人,若從經濟角度你怎么看待大灣區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灣區和大學互促,是良性互動總體”
宋獻中:我想從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來分析。從時間維度上,改革開放40年,中國改革取得巨大進步。當前,如何在區域發展上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大開放與改革力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重大機遇和重大契機,是一篇重要的文章。
空間維度上,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城市群的概念,11個城市空間布局大;城市群中存在不同體制、不同關稅體系、不同貨幣體系。從空間上看,我們和別的灣區不同的是,要打造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從時間上看,從灣區的歷史使命、重要作用、引領未來改革開放的新起點上來看,灣區的建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從灣區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上,已經看到了灣區內的各個城市在經濟結構、經濟增長、經濟體制等方面存在值得改善的地方,為我們提供了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與此同時,從經濟的角度來說,《綱要》專門談到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怎么去發展現今的制造業,怎么去壯大戰略性的新興產業,怎么加快現代服務業的建設,對我們來說提供了未來行動指南和綱領。在不同地區如何布局,特別是解決幾個城市的資源錯配等問題,城市之間必須相互包容,相互協同。通過灣區規劃,給不同城市定位,功能定位、產業布局定位,對區域經濟發展顯得非常重要。
此外,對我們進一步開放有很大幫助。習近平總書記說“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開放一定是很重要的主題。結合四十年已形成的廣東改革開放的經驗,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帶動新的開放格局。《綱要》強調對“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建設,如何有機結合、融合也有很大空間。
南都:你認為,在大灣區的建設中,高等教育將扮演和發揮怎樣的角色與作用?
宋獻中:對未來高校發展,《綱要》提出了很多發展內容,從而有利于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灣區的建設和大學的建設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他們的發展都離不開大學。灣區建設離不開人才,人才培養離不開大學,大學對灣區的發展意義獨特、意義重大。灣區和大學之間是相互促進,是良性互動的總體。
一方面,大學憑借獨特智力資源和創新資源的匯聚,能成為推動灣區經濟文化建設的重要動力源泉。就將從創新驅動、人才儲備、技術支持、師生服務等方面,全方位助力灣區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高點”。另一方面,灣區建設提出了一些任務、要求、發展目標,又為大學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灣區建設和大學發展完全可以良性互動。
南都:在《綱要》中提出打造人才與教育高地,你認為,下一步廣東高等教育發展有哪些機遇?
宋獻中:如何提升廣東教育發展,真正讓學科對接大灣區建設,讓學科調整、專業調整,真正滿足國家發展和大灣區建設需求。我認為可以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和特色學院到灣區來,到廣東來,提升廣東總體教育水平。比如深圳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也將在廣州南沙辦校區,都已進入內地。
對于廣東教育而言,要加大國際合作,引進先進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真正培養具有創造力的學生。其次,從人才引進力度來說,對于廣東高校要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真正把世界上優秀的人才引到廣東來,成為創新要素的集聚地,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另外,廣東高校的科技成果應該要提高轉化能力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建設能力,也就是說研究要接地氣。
此外,個人認為高校的合作機制在高校之間發展的基礎上,要在政府層面上成立粵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協商機制。即成立務實高效的粵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委員會,能夠制定高校之間合作的規劃,逐步推進工作計劃,通過政府的層面做一些事情。
談招生變化
港澳臺僑生占比,提高到四成左右
南都:目前正是招生錄取季,在今年招生上有哪些變化?港澳臺僑生占比,提高到四成左右
宋獻中: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暨南大學視察,充分肯定了暨南大學的辦學特色和實力,指出中國有5000多萬海外僑胞,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獨特優勢。他希望我校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自己的辦學特色,把學校辦得更好,為海外僑胞回祖國學習、傳承中華文化創造更好條件。
為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學校制訂了專項行動計劃。體現在招生上,總的思路是“提質量、調結構、擴規模”。具體來說,提質量就是進一步提升港澳臺僑和內地學生的生源和培養質量,將學校打造成為規模大的、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港澳臺僑人才培養基地。調結構就是將港澳臺僑生所占比例提高到40%左右,同時提高廣東生源比例,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和輸送更多的人才資源。擴規模就是逐步擴大港澳臺僑和廣東生源的招生規模,更好地體現僑校特色,更好地服務廣東地方經濟建設。
今年在本科招生上,主要變化表現為:一是港澳臺僑擴招。每年有超過6000名港澳臺僑學生報讀我校,實際只能錄取2000人左右。學校把港澳臺僑招生指標從2000人左右提升到2300人左右。二是伯大聯合學院招生的指標增加至230人。三是在廣東增加招生指標,我校在內地總的招生計劃為4780人,與去年持平。目前投放在廣東2332人,有少量增加,初步測算,實際招生人數接近2400人。
南都:是國內培養港澳臺僑學生多的高校。在對港澳臺僑學生人才培養方面,下一步有哪些舉措?
宋獻中:在人才培養方面,將加大港澳臺僑學生培養體系的改革力度。上面提到加大招生力度。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行動綱領和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港澳臺僑學生占比擴大到40%。現在港澳臺僑的學生總量是1.4萬左右。
再就是提高培養質量。包括首先是優化課程體系,對現在港澳臺僑學生的650門本科課程進行升級改造;強化對港澳臺僑學生培養機制和教學方面的改革,準備啟動400項港澳臺僑專項教學改革的項目等。
談服務灣區建設
在大灣區中要承擔起智囊的角色
南都:作為華僑高學府,在粵港澳三地融合合作方面一直走在高校前列,具體有哪些優勢?在大灣區中要承擔起智囊的角色
宋獻中:暨南大學作為僑校,與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天然的契合。目前,香港有6萬多校友,澳門有2萬多校友。這是強大的校友資源,同時也意味著為港澳培養了大量人才。立足僑校特色,能夠集聚港澳的校友資源,為大灣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撐,這是別人沒有的優勢。
在三地有五個校區,在“三極”當中都有校區。香港和深圳這一“極點”中有深圳校區,澳門與珠海“極點”中有珠海校區,廣州與佛山“極點”中有廣州幾個校區,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貢獻提供了必要條件。
和大灣區高校本身就有聯系機制和合作。我們在香港和幾所知名大學建立了7個聯合實驗室。也與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建立了協同中心以及簽訂一些聯合開展科學研究的戰略性協議。在大灣區綱要發布之前,就已布局相關工作,完全契合教育和人才高地中所提出的“共建實驗室,共建科學研究平臺等”。
有很多港澳學者在工作,比如蘇國輝院士就是從香港來的,還有很多知名學者來自香港高校,或在香港學習工作,也有很多老師在香港學習工作。這都是在大灣區建設中,具有天然契合的優勢。
此外,是綜合性大學,在交叉學科上發力具有獨特優勢。從文文交叉、文理交叉、理工交叉、理醫交叉等為灣區發展提供服務。
南都: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等方面,將有哪些探索?
宋獻中:灣區建設中,《綱要》提出很多關于創新方面的布局和要求,首先要有區域協同創新的共同體、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優化創新政策制度環境等。將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在科技創新方面會有幾大重要布局。
積極申報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實驗室。藥學是一流學科,一流學科通過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藥學、醫學、生物學、化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環境科學實驗室。目前已掛牌,已聯合香港、澳門的大學及內地機構共同建設大灣區環境實驗室。
組建廣州“腦計劃”中心,打通基礎醫學與藥物研發與臨床之間的關系,服務于健康灣區。
組建光子技術研究中心。組建大動物疾病模型制備研究中心,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動物模型創新中心與研究平臺。
南都:在高校為灣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撐的方面,還有哪些設想?
宋獻中:作為高校,在粵港澳大灣區中要承擔起智囊的角色,立足中國特色,形成國際視野,主動進行前瞻性研究,為大灣區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將搭建一流的智庫中心,在整合經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研究院、澳門研究院、絲路研究院力量的基礎上,成立了“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打造高端智庫。
與此同時,建立大灣區空間經濟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建立粵港澳知識產權研究院;籌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智庫等。
談人才培養
提升學科水平,“在高原上建高峰”
南都: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在灣區建設中,將如何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提升學科水平,“在高原上建高峰”
宋獻中:是國家“雙一流”和廣東省高水平建設高校。在建設過程中,要真正在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合作、文化傳承方面有所作為。要真正提升學校辦學水平,推進一流大學的建設,特別是提升整個學科水平。
一流的大學要培養一流人才,而一流人才的培養依靠一流的學科和專業。一流學科和專業依靠一流的教師隊伍。這幾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綱要》提出,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我們將積極推進各個學院、各個學科與港澳高校開展聯合共建優勢學科,真正使我們的學科“在高原上建高峰”。通過幾年的建設,使得A類學科達到6個左右,爭取整體進入到一流高校的行列。
要建設一流高校,人才很重要。《綱要》中也談到“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我認為《綱要》中提的“人才高地”意味著,一是大體量,二是高精尖,三是良好的人才合作機制,四是要有良好的人才流動機制,五是要有良好的人才引培機制。目前,灣區里非常有名的大學還不多,的發展目標是要與世界上一流灣區的一流高校去對比。
南都: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方面著力也很大,下一步會有哪些計劃?
宋獻中:在人文灣區建設方面,學校本身具有歷史使命,“暨南”二字就出自《尚書·禹貢》中的“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其含義就是要把中華文化傳播到五洲四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專門給賦予重托,當好文化傳播的使者。
目前擁有中華文化節、中華文化大講堂等,獲得教育部第四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特色展示項目。我們將進一步拓展中華文化之旅、嶺南文化考察、港澳臺僑學生領袖研習營,開設中華才藝文化培訓班等。
還將實施“情系暨南圓,共筑中國夢”系列主題教育;實施“中華夢飛翔”,國情教育千人團;實施心動暨南夢學生領袖的百人營;僑校夢工場學習發展等十大教育項目,目的是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宋獻中 現任暨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主要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與資本運營、企業社會責任與公司價值。在《中國工業經濟》、《管理世界》、《會計研究》、《金融研究》等雜志上公開發表論文10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重大項目各1項,其他省部級課題多項,出版學術專著6部,主編和參編教材及其他著作10余部。主持國家精品課程《基礎會計學》,作為帶頭人的“會計學”教學團隊,2017年獲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兩次獲得廣東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三次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曾獲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獲評財政部2014年“十大會計名家”。主講《財務管理與資本運營》、《財務理論與機制》、《會計學基礎》等課程。
(文章轉載自暨南大學公眾號)
(版權歸穗華口腔醫院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穗華口腔醫院 http://www.62266666.com)
穗華品牌
穗華口腔醫院作為暨南大學授權合作醫院,是依托國內外權威碩博專家醫資和口腔醫學優勢所建立的一所集臨床、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現代化口腔專科醫院,開創了中國醫療改革創新示范的先河。
快速通道
醫院動態
1
《2025全民口腔健康計劃》國際品質專利矯牙節
2
穗華口腔榮膺全國“舒適化口腔醫療專科聯盟”成員單位四周年慶典暨“全口半口舒適化放心種牙月”
3
瑞士士卓曼T-ST種植系統:技術普惠重構中國種植牙市場
4
廣州缺牙患者的福音! 瑞士士卓曼T-ST種植系統獨家首發
5
仁術護齒間,善因結善果——走近穗華口腔越秀院區巴嬌嬌醫生
查看完整動態>
推薦專家
收起
特色診療項目
收起